圍術期深靜脈血栓的預防
2020-11-03
0
圍術期肺栓塞(Pulmonary Embolism,PE)是所有麻醉醫(yī)生和手術科室醫(yī)生們的噩夢。
肺栓塞的發(fā)生率在不同的手術人群中有比較大的區(qū)別,普外科0.3%-1.6%,骨科0.7%-30%,一旦發(fā)生肺栓塞,死亡率可達30%,即使積極治療也有10%左右的死亡率。
圍術期肺栓塞的栓子最主要的來源是深靜脈血栓(Deep Vein Thrombosis, DVT)。根據(jù)Virchow的理論,高凝、血液流動改變(瘀滯/紊流)、內皮受損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。而圍術期病人往往因為活動減少、術后高凝狀態(tài),因此手術病人發(fā)生深靜脈血栓也就并不奇怪了。
圍術期深靜脈血栓/肺栓塞(DVT/PE)的預防有多個指南可供參考,基本原則是給病人風險分層,根據(jù)DVT/PE的風險高低,制定不同的預防策略。
按照Caprini法,可把DVT/PE的風險分為極低、低、中等、高。如果不采用預防措施,發(fā)生DVT的幾率大約分別為<0.5%、1.5%、3%、6%。
風險極低組的病人,比如說普通的胃腸鏡檢查、白內障手術、皮膚活檢等手術,預防方法就是讓病人早期活動。
低風險組的病人,比如說闌尾切除術、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等等,采用機械方法來預防DVT。
中等到高危組的病人,比如說大的心臟、胸部、神經科的手術等,先評估術后出血的風險和出血的后果,可選擇藥物方法結合機械方法來預防DVT??蛇x的藥物有肝素、低分子肝素、華法林等等。
下面著重介紹機械法
常用的機械法有間斷氣壓(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, IPC)和彈力襪。而且間斷氣壓法比彈力襪更有效,IPC能降低70%的DVT。
紐約長老會醫(yī)院對所有低、中、高風險的病人都用間斷氣壓法預防DVT。
所有的手術床下都放著這個設備:
這就是間斷氣壓設備。
使用時整體情況是這樣的:
工作原理:小腿綁上類似于血壓計的充氣袖帶,主機給充氣套囊程序性間斷充氣和放氣。
套囊的壓力曲線
這個設備能快速充氣壓迫小腿,序貫階梯式壓迫,遠端的壓力略高于近端,做到序貫壓迫。這樣能夠加快靜脈回流,促進纖溶。每分鐘壓迫一次,每次壓迫6秒鐘。
麻醉前或者麻醉后,連接壓迫套囊,整個手術過程持續(xù)的間斷壓迫,病人送往PACU時,在那里只要病人活動不多,都是相同小腿按壓模式。
機械法預防DVT可減少70%的發(fā)生率,沒有藥物法的出血風險。可能有極少數(shù)皮膚損傷的發(fā)生。下肢動脈閉塞缺血是機械法的禁忌癥。